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甚至夸張點能看到,鑒定報告里一出現“打磨”的字眼時,顧客會氣的跳起來,可是,顧客為什么這么討厭打磨?
一般會認為,手表打磨之后就不值錢啦,原始品相的才好!云云,其他的,似乎也說不清楚。沒錯,買家喜歡原始品相,就是討厭有一絲絲的打磨,這些都是個人喜好,無可厚非。只是,我們鑒定師就要從多個角度,全方面的分析了。
關于打磨,我想到了如下的幾種情況:
第一種:全新未使用品打磨
對一個全新未使用的手表進行打磨,這種就是屬于虛假宣傳了,也就是俗稱的二手表充新,顧客看到了跳起來,這個真怪不得人家生氣。
第二種:二手全套打磨
這種情況,對于打磨的判定也同樣重要,因為二手全套也就意味著,當顧客購買了手表的同時,也希望享受到手表剩余年份的保修服務,而有打磨,送到售后是有一定概率脫保的;
同時,打磨還涉及到一些連鎖反應,一次比較地道的打磨,非常好是需要開蓋,取出機芯的,為什么這么做?因為打磨需要涂拋光蠟,打磨會引起高溫和高震動,會打出碎屑,這些,無一例外都有對脆弱的機芯造成損傷的隱患,那么蕞保險的辦法就是擰動連接表殼和機芯的螺絲——固機螺絲,將機芯取出后再進行下一步打磨,所以打磨過的表,后蓋打開之后看可能會是這個樣子。
小紅圈里的螺絲有擰動痕跡,大紅圈里的螺絲看不出有動過的跡象。
還有時候會遇到顧客要糾結,“我這是整表拋光還是局部拋光呀”!
對于這個問題的糾結,沒有意義!因為售后想脫保,它不會管你的表是局部拋光還是整表拋光,只要是有拋光,那就有了脫保的隱患。那么,我覺得考慮的重點應該就是,脫保和打磨會不會使我心情感到膈應!會,就不要買。
鑒定師看打磨是為了找出打磨的證據,商家打磨是為了讓手表以一個更好的面貌來面對顧客。
第三種:單表,磕碰嚴重
已經單表了,也就無所謂糾結是否還有保修的服務了,如果給顧客一個車禍現場成色的表,再自賣自夸的說,放心兄弟,這個表只要打磨完,馬上就能跟新的一樣,顧客看了心里也難免嘀咕,這種時候不如將它打磨好,級大方方承認打磨過。
而買單表的顧客糾結的也就不會多是有無打磨這一問題了,而是會問,哎師傅,這個表它打磨的好不好呀!
鑒定不是做鑒賞,我們無暇欣賞手表的美,看打磨的好不好,應該是之前看到過這個表沒有打磨過前的樣子,經過打磨后再對比,然后再肉眼效果下,之前的劃和磕都不見了!真棒!而在我們的視角就是:
這里有個暗坑,這里光線照過的地方!
水波紋明顯!
這邊棱角的地方,有些圓潤!
讓一個日常工作就是找茬的人來鑒賞,確實有點為難人。但就我而言,問我打磨好不好的話我會問自己一個問題,如果這個表現在給我們拿去做打磨,這個活風險系數如何?
風險較?。?/span>
二手表有傷很正常,單純只是有劃痕,這點不用擔心,有磕痕,其實也比較正常,一般來說只要是原始品相的手表,上面有一些小劃,小磕小碰的,處理起來都不算復雜。
在此再說個題外話,時常有顧客問我,“師傅,你能看得出手表打磨過幾次嗎?”。答案是,“不能”。
打磨不是剝洋蔥,表殼也不是千層餅,一層一層堆起來的,同時,手表劃痕磕痕深度不同,打磨處理的程度也就不同,既然沒有規律可循,那打磨了幾次自然就無法判斷啦。
風險較大:
至于風險較大比如,磕痕較深??暮畚恢幂^尷尬,比如棱角的交匯處之類,但是!打磨蕞怕的還是,產生了變形,該有的棱角變圓,原本的形狀變塌。
打磨有兩怕:
一怕、打磨之后形狀變塌,做壓垮駱駝的后一根稻草;
二怕、已經變塌了,還要我們打磨!還信誓旦旦的說,沒事,打磨一下就好了!
打磨打磨,拆開解釋就是手表有了劃痕磕痕,所以要對傷的地方通過打掉一點,磨掉一點的方式進行修補,雖然也有補金補鋼之類的操作,那也是屬于“填坑”這種行為的操作,關鍵還是看打磨前手表的底子怎么樣,而不是寄希望于現在不好看,打磨了就能煥然一新。
說了這么多,總結一下,對于打磨能不能接受,要從這么幾個方面考慮;
1、我就是不能接受有一點打磨的---不要買;
2、我可以接受打磨讓它變得更好看,但是我糾結打磨之后帶來的脫保風險--不要買;
3、我接受單表打磨,但是我不知道這個表打磨的程度如何--可以考慮買;
4、爽快人:啊呀,東西真的就行--買!
希望這篇心得能給買表的朋友們提供一些思路。